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VyncintのSky

争取 如果想要就争取 无谓叫这些年白过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“奥数”教育的悲剧  

2011-02-18 04:20:00|  分类: 我看时事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  最近关于“奥数”的话题在社会上和网络上又再议论纷纷,事情的起源是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发布了一项调查,里面显示83.6%的公众支持改革或取消奥数,其中43.8%的人主张“不应该取消,但一定要改革”,另有39.8%的人主张“完全取消”。而主张“不应干涉,让其自由发展”的人仅有13.7%。

       相信朋友们不难看出,公众普遍都是对现行的奥数存在着强烈的不满,当然我想这些公众的身份主要是两种——“学生”和“家长”。

       那就让我们先分析一下,为什么他们会不满?

       我记得大概就是2010年,有专家曾经说过,只有5%的学生适合学奥数(当然几天前,也有一位学者说每个学生都适合读奥数,至于这个,我在下文会提及)。那言下之意有95%的学生是不适合学的,“不适合”的结果必然就是学不会、学不好。那“学不会、学不好”的后果就是学生对奥数觉得很郁闷、很反感,所以学生就会不满了,而原因就是“他们觉得奥数太难”,而“学不会、学不好”就等同于成绩低。而为什么这个“成绩低”,又会导致家长不满意了,当然就是因为这个成绩很重要,那怎么个重要法了?肯定就是这成绩与升学挂钩。如果成绩低的话,就意味着他们读小学的孩子不能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升学机会,那我的孩子既付出了金钱,又付出了精力和时间,却没有半点收获,家长们可就不干了,于是纷纷提出各种原因来批判奥数,说扼杀孩子的时间、奥数题目脱离实际、对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。这显然就是一种典型的“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”的心态。

       奥数的这些缺点诚然是存在的,所以,奥数班从一开始到现在就仅仅是一种课外辅导班,是由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参加与否的,如果学生对奥数学习有一种力有不逮的感觉,大可以放弃学习的,当然说到这里,应该会有人向我扔鸡蛋的,他们可能会说:“你站着说话不腰疼,如果你是家长,你一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让孩子读上好学校的机会。”

       机会,什么叫“机会”呀?“有机会”可不等同于“一定”,如果你说,你学习了奥数,无论成绩高低,都一定能读上好学校,那我一定鼓励你去报读,但事实并非这样。

       前面说过,只有5%的学生适合学奥数,而好的学校也仅仅是想通过奥数与升学的挂钩来招收那5%的学生。如果经过一定的实践,证明你的孩子并非那5%的学生,那就应该回归正常的学校学习来获取知识。世界上并非所有的名人都是读数学出身的,“行行出状元”,我想每一位家长是应该发掘孩子们的发光点,而并非“创造”孩子们的发光点。

       而学生和家长们也一定要摆正对“奥数”以及各种能与升学挂钩的课外辅导班的看法,之前我说过,前几天有专家说过,其实每个学生都适合学奥数,因为奥数学习,如果排除了题海战术,其实存在着一定的趣味,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判断力,而且能培养学生以多角度去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,当然前提条件肯定是要学生有这方面的兴趣和空闲的时间与精力,否则只会成为负担而影响了学生正常的课堂学习。

       另外,我觉得很多家长并非只是觉得奥数这颗“葡萄”是酸的,他们应该还发现了很多“酸葡萄”。例如,“重点学校”与“普通学校”之分、“重点班”与“普通班”之分、“排名”……

       在他们看来,这些统统都是不合理的,他们心想,我家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嘛,而且我们交这么多钱学费,他们也是交这么多学费,怎么那些好学校就全部摊上了隔壁家的那个傻孩子了,怎么我家的孩子就读不上那些重点学校或者重点班呢?这对我们孩子的自信心造成多大的打击呀?虽然我们家孩子每次测验、考试都是考那么三四十分,但他从小到大,我就觉得他一定能当上高干或者高管,但那学校把学生分成三五九等,那对我孩子的自信心造成多大的打击呀,直接就埋没了我孩子的才华,所以制度一定不合理、教材一定不合理。至圣先师孔子都有说的嘛,“有教无类”,所以无论我家孩子考多少分、道德品行有多差,都应该与隔壁家那个傻孩子有同等待遇,跟他一样读上好学校。

       说到这里,我就疑惑了,怎么孔老夫子说的“有教无类”的意思好像跟那家长的理解有不同的呢?人家孔老夫子说的“有教无类”的意思好像是“人人都可以受到教育,而不应该受到贫富和地域的区分。”这成语好像跟智力程度没有关系的。而且孔老夫子也说过另外一个关于教育的成语——“因材施教”。“因材施教”的意思是指“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、个别差异出发,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,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,获得最佳发展。”

       而过了二千多年之后的现实情况也的确是像二千多年前的一样,每个学生都有个体差异性,所以我们也有需要把学生归类,以便老师、学校对学生进行有效、合适的教学方法。至于这样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,其实也反映了现代人的心理素质普遍不过关,需要的办法并不是“削足适履”,而应该是对学生们进行有效、适当的引导,告诉他们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发光点,培养他们有良好的抗挫折能力,尽管小升初能采取“电脑派位”这种方式,但“中考”“高考”“研考”和“公务员考试”等大型考试,也是学生们不可避免要面对的,而这些考试具有选拔性,一定是汰弱留强的,如果学生缺乏了这种竞争意识和良好的抗挫折能力,就免不了重演学生因为承受不住升学压力而自寻短见的悲剧,而这也是社会的悲剧。

 

PS:本来因为喉咙不舒服,想早点睡觉的,但因为傍晚4点多的时候,睡了一个觉,因而到了凌晨依然没有睡意,只好看一下新闻,就看到了关于“奥数”的新闻,于是心中有了一些想法就敲敲键盘了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20)| 评论(17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